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关于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中山街道商务区街区党支部以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为抓手,创新构建“机制创新、多元共治、阵地赋能”三位一体工作法,以“党建链”串联“资源链”“治理链”“服务链”,以党建“绣花针”穿起治理“千条线”的实践探索迈入新阶段,为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鲜活样本。
机制创新聚合力 红色根系深扎街区治理末梢
街区党支部紧扣总书记关于“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”的要求,联合12家共建单位创新“党员包干街区”工作制。由街区党支部统筹,整合环境检测站、养志康复医院等区域化党建资源,将42名党员骨干转化为“街区联系专员”,实现650户商户走访全覆盖。通过“三必访”(新入驻商户必访、政策调整期必访、纠纷高发期必访)机制与“政策口袋书”,在无证摊贩整治等工作中实现政策宣传与需求响应“零时差”,加速推进急救知识、消防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等政策加速落地,生动诠释“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联系群众、服务百姓的暖心之家”的治理理念。
多元共治强根基 议事平台激活街区民主新实践
自街区党支部成立以来,积极吸纳商户骨干参与街区治理,并联合物业公司、党建指导员等组建“金街自治管理委员会”,通过“街事共议、街事协办、街事自管”的创新模式,创造性落实总书记“有事好商量,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”的基层民主建设要求。通过在街区挂牌法律工作站,培育“金街活动主理人”,实现“法治+文化”的双轮驱动,依托法律工作站已化解劳资纠纷5起,更以“街里手工课”等活动不断壮大商户主理人队伍,实现从“政府治理”到“街区善治”的转变。王亚芸是金街一家高端服装定制公司的老板,是街区生活美学公益课程的主理人,前不久她向街区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她从一名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的蜕变历程,正是“人人参与、人人负责、人人奉献、人人共享”治理格局的微观写照。
阵地赋能筑枢纽 服务矩阵贯通最后一公里
街区党支部将茸惠路党群服务站打造成资源统筹枢纽,将万达广场党群服务站打造成为新就业群体的“茸城e家”,精准落实总书记“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”的重要指示。通过“资源切配-精准供给-效能反哺”闭环,既为流动党员打造“归巢驿站”,又联动永辉超市等企业送出4000份新就业群体早餐,更创新“主题党日套餐”强化政治引领功能。区域医疗、商业资源的集约化运作,使阵地成为凝聚新兴领域党组织、共建单位的红色磁场。
商务区街区党支部以“党建一根针”穿起“治理千条线”,用“小机制”激活“大协同”,让商户诉求有回音、群众生活有品质、街区发展有动能,把总书记“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”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更多治理成果。